这就是模具设计高手开模的设计思路
一般来说,确定一个产品能不能开模,应遵循这样的思路:
产品外观及要求→结构→胶口→脱模
为什么是这样?
接下来,我拿一个产品举例说明,整个设计过程中,各种不同因素引起的思路的变化,导致模具设计结果变化过大。
这个产品,拿到手里后,我们先看一下它的主要信息。图中,红色圈处都是倒扣。产品是个装饰条,外观件。除模具结构必须之外,是不允许破坏外观的。
上图中,产品这部份的许多小倒扣,脱模方向一致,因此,考虑做到一个滑块上。
左右两侧有小侧孔是倒扣,而拔模分析显示的两侧分型面,刚好在外观面上。为了最大化的保证外观面漂亮,左右两侧面应考虑整个侧面做整体滑块。分型不能按照拔模分析所示位置,应包到产品底部去,如下图红色线处。
包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若模具生产久了,模具磨损,或者配模时没配好。在分型面的位置容易产生毛边,而产品分型被我们移到里面,这里产生毛边的话,对整个产品质量无影响,这里属于看不见的位置。
接下来,再看图片上两侧倒扣的地方,这里是这个模具最麻烦的位置。AB两处倒扣,无非是做内滑块或斜顶。
要讲这位置的做法,要和浇口一起讲,因为两者之间有影响。这产品浇口的选择有两个地方比较好,如下图箭头处。
做里面的话,由于中间位置无倒扣,可以做潜伏浇口或牛角浇口,不增加模具难度。而且,做里面,可以大大减小模具偏心量。因此,浇口应选择在里面比较合适。
因浇口在里面,此处做斜顶可以留出更大的空间。在前模增加一组顶针板即可,是比较合理的选择。
看上图分型,前模斜顶有部份在外面两大滑块的下方,若左右两侧大滑块做后模滑块,那么前模斜顶与后模滑块在开模方向会产生位移。模具完全打开后,斜顶停留在前模,与后模脱离。合模时,前模斜顶必须配合分型面同步回位,否则会撞模。
因此,产品两侧面的整体大滑块,必须做成前模斜弹或斜顶,方能保证同步。
到这里,基本上理清思路了,左右两侧做弹簧,中间位置做前模斜顶。
由于斜顶是靠顶针板带动,斜弹是靠自身的拉钩和弹簧带动。由于两者驱动力不同,很难保证完全同步,假如开模时,斜弹先动,势必会拉斜顶与斜弹的封胶面。
如何能保证完全同步呢?
只有两者靠同一驱动力,方能保证完全同步进退。
因此,左右两侧的斜弹应该做到前模顶针板上,这样就能保证两者完全同步。那么,这样做斜弹又变成了斜顶。于是,模具变成了这样子。
左右两侧的斜弹变成了斜顶,但又不完全是斜顶,顶部靠拉钩拉一下。斜弹顶部依装上弹簧。
但新问题出现了,顶针板靠什么驱动?
考虑弹簧驱动,斜弹上面又有拉钩,那么,斜弹顶部的弹簧可以取消,直接在前模回针上装上弹簧即可。如下图。
为保证开模时能被完全启动,使受力点不作用在斜弹工字上,我们在前模顶针板底部再加上弹力胶,这样,既不担心弹簧失效,也不担心拉钩间隙。最大限度减少了风险,达到了我们需要的模具要求。
每拿到一个新产品时,均应按这个思路进行下去,这才应该是一名合格的模具设计师应有的思路,或者说思维导图,最大化的掐准重点。
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
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多年来主要开展CAD/CAM数控高级编程、五轴编程、数控机床操作、UG编程、数控机床维修、模具设计、逆向造型、3D打印和工业机器人等岗前培训。培训期间,老师小班授课、一对一辅导、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会为止,学完后免费推荐就业。济南数控模具科技研究所位于济南市历下区二环东路7506号(山东省省本级公共实训基地)。
咨询热线:0531-85708996
400-0919317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懂不懂CNC,看了这个才能吹!
- 加工精度知识大全,整理的太全了,速收藏~
- 牢记这20个机械设计知识点,减少犯错几率!
- 智能工厂的下一步是什么?展望工业5.0
- 数控刀具材料及选用大全,再也不用盲目选刀了!
- 在普通立式铣床上加工链轮齿面
- 大学生学习机械专业能干啥
- 数控加工过程中减少铝件加工变形的方法大全!
- 从事数控加工看铁屑颜色,你会判断切削温度吗?
- 机械加工基本常识,不懂你就别干了!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