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机床PLC的工作过程
PLC内部一般采用循环扫描工作方式(在大、中型PLC中还增加了中断工作方式)。实现过程如下。
1)将调试完成的用户应用程序用编程器写入PLC的EPROM中。
2)将现场输入信号和被控制的执行元件相应地连接到输入模板的输入端和输出模板的输出端。
3)将PLC的运行控制开关置于运行方式,PLC就以循环顺序扫描的工作方式工作,在输入信号和用户程序的控制下,产生相应的输出信号,完成预定的控制任务。
一个扫描周期要完成如下六个模块的处理过程:
在PLC的每个扫描周期内首先要执行自诊断程序,主要包括软件系统的校验、硬件RAM的测试、CPU的测试、总线的动态测试等。如发现异常,PLC在作出相应的保护处理停止运行,并显示出错信息。如诊断正常,将继续执行后续模块的功能。
该模块主要完成PLC与编程器间的信息交换过程。如果PLC的控制开关拨向编程工作方式,则当CPU执行到这里时马上将总线控制权交给编程器。用户可通过编程器在线监视和修改内存中的用户程序,启动或停止CPU,读出CPU状态,封锁或开放输入输出,对逻辑变量和数字变量进行读写等。当编程器完成工作或达到所规定的信息交换时间后,将总线的控制权交还CPU。
该模块完成与网络进行信息交换的扫描过程,只有当PLC配置了网络功能时,才执行该扫描过程,它主要用于PLC与PLC之间、PLC与计算机之间进行信息交换。
在用户程序处理过程中,PLC中的CPU采用查询方式,首先通过输入模块采样现场的状态数据,并传送到输入映像区。PLC按照梯形图(用户程序)先左后右、先上后下的顺序执行用户程序,根据需要可在输入映像区提取有关现场信息,在输出映像区提取有关历史信息,并在处理后将结果存入输出映像区,供下次处理时使用或准备输出。该模块在PLC的运行过程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超时检查过程是由PLC内部的看门狗定时器(Watch Dog Timer,WDT)来完成的,若扫描周期执行时间没有超过WDT的设定时间,则继续执行下一个扫描周期;若时间超过了,则CPU停止运行,复位输出,并在报警后转入停机扫描过程。由于超时大多是硬件或软件故障而引起的系统死机,或者是用户程序执行时间过长的“程序跑飞”,它的危害性极大,所以必须加以监视和防范。
当自诊断出错或超时出错时进行报警,显示出错信息并作相应处理(例如,将全部输出口置为OFF状态,保存目前执行状态),然后停止扫描过程。
众跃教育 TEL:400-0919-317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加工中心有哪些不同的刀柄?你知道几个?
- 把握刀具与机床的匹配性要点
- 4缸、6缸、8缸、10缸、12缸发动机发动机是怎么工作的?
- 加工中心G指令一览表,值得收藏。
- 机加工工艺基础全集!
- 什么是表面粗糙度,你真懂吗?
-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你都了如指掌了吗?
- 螺栓、螺钉、螺丝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 线切割的加工价格计算方法!
- 螺纹锥度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