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素质劳动力之直通就业市场
虽然双元制是企业主导,但德国联邦政府也扮演了不可缺少的角色。对于政府来说,双元制的首要目标在于帮助年轻人融入就业市场,这关乎一个国家的社会问题和稳定,各方都应负起责任。《联邦职业教育法》规定,政府、商会、工会以及研究机构都必须提供信息,各方互动推进有关双元制教育的决策。(有人问我工会在中国为什么不好使?企业不发工资、不给入保险、工伤赔偿不到位等等这些中国员工大部分不知道该到哪里求助,最后可能是国家劳动部门出面解决。而大部分得不到帮助。主要原因在于中国的工会制度有问题。首先工会干部要么是由企业给他发工资,受制于企业。要么是行政指派和企业负责人穿一条裤子。你说这样的工会干部帮谁?再一个,政府扶持和法律法规方面严重滞后,工会已经形同虚设。你说它能好使不?)
在每年的总结报告中,企业都会向工会和政府反馈招聘需求,联邦就业局会因应信息做出下一年的职位空缺预测;BIBB作为教育部的研究机构,则将对课程内容更新提出报告。教育部门是一位协调各方的总指挥,每年都会召集劳资双方、教师代表和BIBB进行研讨,决定新增、废除或变更某些职业,尽量做到职业设置与市场同步。克雷斯表示,为了快速适应劳动力市场的变化,从调研到执行,通常只有9个月左右。(不知我们国家职业学校的专业和教学内容的设置,调整周期是多长时间?不知道国家教育局对职业教育专业的决定依据什么数据和依据做出的决策?不知道从策划到体现在教学上的变化周期有多长?不知道教育部门要如何应对互联网时代飞速进步的科技对应的岗位和教学内容的快速淘汰?)
双元制职业设置不仅全面,还有非常细致的分别,例如烤面包与制作糕点分属不同专业,保险推销员和百货商店推销员有不同的教学要求。但由此也让年轻人在如此复杂的分类面前感到困惑、难以取舍。因此从19世纪以来,为年轻人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就是政府劳动部门的法定义务,目前德国联邦就业局每年约为200万学生提供建议。教育部门和学校组织学生到各类型的企业参加讲座或者实习。一些青年社团和非政府组织NGO也加入进来,为学生提供模拟职场体验,帮他们从中挖掘是适合自己的工作。去年有超过八成的学徒表示,自己进入满意的行当。
在双元制的学习过程中,学徒在工作过程中对行业动态有一定了解,可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汽车维修学徒可以在毕业后从事喷漆工、服务机械工、机电一体化工的职位,在积累了工作经验后,可以继续深造擢升为师傅、商务人员等。行业技师证是各行业最高等级的职业称号,它不仅是技能的证明,在一些行业里还是资历与声望的象征。一位师傅甚至能获得比工程师更高的收入。(其实,我们现在面临的挑战很大,不单纯是对人才的培养,更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引导学生向多样化,谁都愿意坐在办公室,拿着高工资。谁都不愿意在车间干活,又脏又累。这可能是社会和教育所要面对的最大难题。)
400-0919-317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加工中心有哪些不同的刀柄?你知道几个?
- 把握刀具与机床的匹配性要点
- 4缸、6缸、8缸、10缸、12缸发动机发动机是怎么工作的?
- 加工中心G指令一览表,值得收藏。
- 机加工工艺基础全集!
- 什么是表面粗糙度,你真懂吗?
-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你都了如指掌了吗?
- 螺栓、螺钉、螺丝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 线切割的加工价格计算方法!
- 螺纹锥度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