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的挑战之德国人才短缺
未来德国要找到好的人才,恐怕越来越难。”威能可持续项目主任碧姬.克鲁斯说。为此,威能正积极改善员工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把自己打造成一个“有魅力”的雇主。
越来越多的德国企业恐怕也要开始仿效威能的积极心态。大批高质量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曾是德国联邦政府炫耀的资本,也是德国企业成功的要素,但现在,好时光似乎已经远去,人才短缺的警钟已在不断敲响。(在整个世界范围内,了解了很多国家对人才的政策和实际现状之后,我发现,越是文明开放发达的国家,对人才的多样化和待遇都非常关注,作为这些国家的企业家们和员工之间的关系相对越发平等。在中国,一个古老的礼仪之邦,对人才的重视程度和待遇,政府口号喊得很响亮,实际工作做得应该也很多,但是效果非常的差。一个老板面对员工,姿态和心态都不太像文明社会。让我感觉更像封建社会的地主和长工的关系差不多。难道奴性还在作怪。)
德国联邦政府从2012年才开始逐步放开移民政策。以求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但手续上的繁琐和语言文化上的障碍却将许多国外的青年才俊推往美国和英国等更为开放的国家,政府倡导的“欢迎文化”在许多地方仍未被“高傲”的德国人所接受。(我们更有意思,北京人上海人看不起外来打工的自己人,但是呢一个外国人却能让其奉若贵宾。真不愧是礼仪之邦的典范。)
德国的双元制教育系统虽然培养了大量的技术人才因而广受赞扬,但也不是没有问题。首先,并非所有的年轻人都能成功进入这一系统,许多人没有被企业选中而丧失资格,还有一部分人进入系统却没能坚持到底,中途辍学。2012年,德国有约27万这样的年轻人。(先不谈中国职业学校能不能学到东西,就说这个退学率和吃空饷率,可能是高的惊人啊!具体数据就要靠有关部门了。)
其次,双元制教育未必能跟上产业快速升级的步伐。德国联邦政府去年推出的“工业4.0”报告中指出,要以尖端科技的“智能化工厂”发起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专家认为,在这种高智能的生产环境下,注重培养“蓝领”工人的双元制教育似乎已显得难堪大任。(中国的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是否能跟上我们现在的科技发展?真的希望每年拿巨额补贴的各大院校认真思考,钱花哪去了?有效率吗?又要依靠有关部门了。)
就算现在开始,每个妇女生两个孩子,提高人口数量也变得很难,因为年轻女性的基数已经太少。为了吸引更多的海外人才,德国联邦政府在移民政策上做出了很多调整,比如颁发“工作签证”等。
从事职业教育多年的德国科隆汉莎商学院院长托马斯.弗赖认为,德国的人才市场已经进入“买方市场”,企业将不得不为争夺人才而展开激烈竞争。(高技能人才在任何时代都是被争抢的资源,而且是最大的资源。我辈要努力挤进去。)
众跃教育
400-0919-317
最新产品
同类文章排行
- 加工中心有哪些不同的刀柄?你知道几个?
- 把握刀具与机床的匹配性要点
- 4缸、6缸、8缸、10缸、12缸发动机发动机是怎么工作的?
- 加工中心G指令一览表,值得收藏。
- 机加工工艺基础全集!
- 什么是表面粗糙度,你真懂吗?
- 直线度、平面度、圆度、圆柱度...你都了如指掌了吗?
- 螺栓、螺钉、螺丝三个概念有什么区别?
- 线切割的加工价格计算方法!
- 螺纹锥度算法!
最新资讯文章
您的浏览历史
